《荣格心理学入门》

  发布时间:2025-05-01 14:02:2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一书出版于一九五四年 , 它是为了向学生和一般公众介绍弗洛伊德有关正常人格的结 构、动力和发展而写作的。显然 , 它已经达到了这一写作的目的 , 因为从它问世以 来 , 已经有许 。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一书出版于一九五四年 ,荣格 它是为了向学生和一般公众介绍弗洛伊德有关正常人格的结 构、动力和发展而写作的心理学入。显然 ,荣格 它已经达到了这一写作的目的 , 因为从它问世以 来 , 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读了这本书。

多年以来 ,心理学入 我们一直想写一本同样的书来介绍荣格的心理学思想。但我们始终犹豫 ,荣格 因为我们觉得这样一本书不会有太多的读者。美国心理学家和其它国家的心理学入心理学家一样 , 对这位在一九六一年去世的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极少注意 , 他们对荣格唯一感兴趣的是他在本世纪最初几年中所进行的语词联想试验 ( 荣格因此于一九0九年应美国心理学界的邀请来美国讲学 ), 以及后来他为测量自己提出的内倾和外倾概念而设计的试验。当他们后来终于开始考虑他的荣格思想时 , 又往往对这些思想持排斥的态度。他们对荣格的心理学入批评 , 有时是公正的 , 然而更多的则建立在对荣格 的误解之上。

当然 ,荣格 部分过错应该归咎于荣格自己。他行文散漫 ,心理学入 常常使人难以追随其思路。又 因为他的荣格文章在人们知道不多和兴趣不大的题目上有着渊博的学识 , 这也使许多读者望而却步 , 不敢问津。

然而最近几年 ,心理学入 对荣格心理学的积极兴趣开始发展起来 , 特别在年轻一代的心理学家、大学生以及一般公众中更是荣格这样。他们相信荣格关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入某些看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这样想。荣格 我们认为荣格是现代思潮中最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要是忽略了他 , 也就遗漏了与这一万方多难的时代紧密攸关的整个思想。这就是我们写作本书的意图。我们希望这本书对于荣格 , 就象《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对于弗洛伊德那样 , 能够对读者起同样的作用 , 把荣格有关正常人格的结构、动力和发展的基本 概念介绍给读者。

如同《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一样 , 这本书也是纯介绍性的。我们力图简明、清楚、准确地说明荣格的概念和理论 , 而不打算评价他的思想 , 也不把它同别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相比较。我们对荣格有关变态行为〈神经症和精神病 ) 和精神疗法的见解一概略而不谈 , 也不讨论所有那些对分析心理学有过贡献的荣格派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者的著作。

在这本书里 , 我们采用的是荣格已经发表的著作。它们已被译成英语 , 有普林斯顿 大学出版社的十九卷本可供使用。本书所有引文 , 除非另加注明 , 都引自这一版本 的荣格文集 , 我们希望这本入门书能够鼓励读者涉猎这些原始著作。

  • Tag:

相关文章

  • 女性亲密后反应:真爱还是游戏?

    在感情的世界里,亲密关系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女性来说,亲密后的反应更是能反映出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然而,要准确判断这是真爱还是游戏,并非易事。身体与情感的交织亲密行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接触,更
    2025-05-01
  • 女友和父母吵架怎么办?如何哄好女友和父母?

    当女友和父母发生争吵时,作为男友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怎样才能哄好女友和父母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1. 保持冷静在女友和父母吵架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冷静。冲动的行为只会加剧矛盾,让
    2025-05-01
  • 什么是自我意识过剩?有哪些表现和影响?

    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包括:1. 过度自我关注: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感受和行为,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所有事情的中心。2. 不接受他人意见: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3. 忽视他人需
    2025-05-01
  • 过度合理化效应名词解释,过度合理化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过度合理化效应,也称过度理由效应或过度辩护效应,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使得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
    2025-05-01
  • 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怎样和前任聊天并且挽回女友

    现在情侣的爱情观中,恋爱很轻易地开始,而分手也同样随口一说;所以,当女友分手态度很坚决时还能不能挽回呢?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女生分手后想复合的心理变化女生分手后,通常分为四个心理阶段;1、第一阶段,
    2025-05-01
  • 工作压力大怎么办?减轻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压力大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减轻工作压力的方法:1. 分解任务: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一步一步完成,减轻心理负担。2. 及时休息:合理规划时间,不要超时工作,定期休息,身心放松,
    2025-05-01

最新评论